20070408

樂見「國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的發想

最近在讀介紹一些「藝術」的入門書籍,不約而同的,這些入門書籍都指出「藝術」不像很多人說的,單單只是一種感受,每個人的感受都不會相同。

然而,藝術家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那個時代裡,他挑戰過去的某些思想或技巧,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脈絡,對藝術對觀賞者而言,就只是一堆色彩,一堆奇怪的拼貼,或是一些裝置的擺佈。

而剛剛逛公視的網站時,不曉得怎麼連的,連到「國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個網站,看到這個發想,我想新聞局比教育部腦袋瓜還靈活些,懂得從不同的電影研習舉辦過程,從小訓練小朋友看電影思考的方法,刺激並引導小朋友思考。

從看電影可以怎麼看,可以擴大我們對事物的想像。

如同我們讀不同的人寫的文章,透過這些人的思想,我們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這個作者會處理這個議題?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什麼關係?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什麼樣的角色?而作者又是透過什麼方式來回應當時的社會?整個文章是透過什麼樣的敘事方式來佈局?這樣的敘事方式有特殊的意義嗎?.........透過不同的追問方式,我們試圖理解這個思想,透過不同思想的比較,我們會對這些作者的思想掌握可能更清楚些。

我想看電影也是如此,透過這些研習營的訓練,我們會想知道這個電影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被生產出來的?劇本、導演、布景、演員、(行銷?)............所有可能影響電影表現的方式,會影響我們看電影的方式與想電影的方式,而這個是需要被訓練,是需要透過討論去瞭解這些可能解釋上的差異,進而瞭解與認識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談遠了~哈。

原來我是想從內容或創意產業的扶植,來鼓勵這些不同的研習活動形成,進而討論消費者的意識,其實可以對文化全球化進行反動,以及形成我們在地的觀點與品味。因為我被養成的國民教育過程實在是很無聊,學不到一些可以促進對這個世界,對周遭多些觸角的角度與方法,我的老師並沒有訓練我的思考,我的老師只是教我為什麼會這樣,所以會這樣。我的責任只是把他說的學起來。

如果我當時有這些研習,不曉得有多好啊。這樣現在的我可能不會只是看著院線片有什麼美國或日本熱賣的噱頭然後就去看,或是單單從感官上的喜好來決定我的250元,而能夠學習如何區辨這些院線片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國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
http://filmedu.ncu.edu.tw/index.asp

-----------------------

ps:桂綸鎂滿正的,看起來很有才氣跟氣質

桂綸鎂Fans Website Club
http://www.gueylunmeifansclub.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